一、課程簡介:精益生產(Lean Production,LP),其中“精”表示精良、精確、精美;“益”表示利益、效益等等。精益生產就是及時制造,消滅故障,消除一切浪費,向零缺陷、零庫存進軍。它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一項名為“國際汽車計劃”的研究項目中提出來的。它們在做了大量的調查和對比后,認為日本豐田的生產方式是最適用于現(xiàn)代制造企業(yè)的一種生產式,稱之為精益生產,以針對美國大量生產方式過于臃腫的弊病。精益生產綜合了大量生產與單件生產方式的優(yōu)點,力求在大量生產中實現(xiàn)多品種和高質量產品的低成本生產。
  消滅浪費是精益企業(yè)始終不渝的追求。浪費在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內無處不在:生產過剩、零件不必要的移動、操作工多余的動作、待工、質量不合格/返工、庫存、其他各種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等等。向精益化轉變,基本思想是通過持續(xù)改進生產流程,消滅一切浪費現(xiàn)象,其重點是消除生產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值的活動。
  
二、課程目的:理解精益生產的理念、策略和工具;了解公司的隱含成本以及精益對降低隱含成本的意義;掌握如何制訂策略來推動精益生產的實施。
  
三、課程特色:介紹精益生產實施的成功策略,強調高層管理的作用推動精益轉變;互動學習模式,所有理念都用實例解釋,詮釋精益生產的實施過程。
  
四、參加人員:管理者代表、研發(fā)部、技術部、工程部、生產部和質量部的管理層及工程師。
  
五、課程提綱:(12小時/2天)
	  一單元:精益生產系統(tǒng)簡介
  現(xiàn)場管理的結構 標準化的定義
  生產的變化性、浪費和不靈活性
  精益生產的定義 精益生產工具的邏輯
  精益生產的三大要素 精益生產的五個原則
	  第二單元:品質、成本和交貨期
  生產管理的任務 生產管理者的職責
  對待質量問題的心態(tài) 標準是改進的基礎
  解決問題五步法 差錯預防
  防錯十大原理 降低成本的手段
  浪費的定義及種類
	  第三單元:現(xiàn)場管理及班組建設
  現(xiàn)場5S管理 目視化管理
  團隊建設/員工參與
	  第四單元:運行效率
  運行有效性的目標 生產中的能力損失
  全員設備(預防)維護 TPM的五大支柱
  零缺陷法則 持續(xù)改進
  快速換型 快速換型八步法
	  第五單元:柔性生產單元及U型布局
  單元生產的目的 節(jié)拍與生產線速度
  “U”型布局和連續(xù)流 建立操作標準
  生產線平衡 消除系統(tǒng)瓶頸和變差
  工位準備狀態(tài)
	  第六單元:拉動系統(tǒng)及供應鏈
  JIT物料運動的目標 物料運送路線
  物料存放系統(tǒng) 拉動系統(tǒng)
  拉動系統(tǒng):物流和信息流 拉動系統(tǒng):看板之種類
  拉動系統(tǒng):看板如何工作 拉動系統(tǒng):支持流動
  拉動系統(tǒng):工序看板 拉動系統(tǒng):補充看板
  實施方法 供應鏈圖解
  精益供應鏈圖解 供應鏈中的成本浪費
  對供應商的總評估 供應鏈物流管理
  供應鏈開發(fā)的不同階段
	  第七單元:精益生產推行策略
  關鍵的表現(xiàn)指標 精益系統(tǒng)差距評估
  支持全方位的變化 精益生產體系的培訓
  實施衡量系統(tǒng):精益指標 精益征程:準備工作
  精益征程:路有多長 試點工作
	  精益生產實施的進程